从楼宇能耗降低40%的“节能改造”,到社区厨余垃圾堆肥滋养绿植的“生态循环”;从菜场一张电子小票开启的“无纸新风”,到医疗废物监管全流程的“智慧管控”……
从楼宇能耗降低40%的“节能改造”,到社区厨余垃圾堆肥滋养绿植的“生态循环”;从菜场一张电子小票开启的“无纸新风”,到医疗废物监管全流程的“智慧管控”上海市提出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的目标,当前,正以“无废细胞”为切入点,在超大城市肌理中激活绿色基因,将“细胞”活力转化为城市生命力,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绿色转型的试验场。现代化治理如何让人与城市在共生共荣中走向未来?这一探索正在上海市徐徐展开。
在上海Citywalk的核心地段淮海中路,有一座1996年就落成的超甲级商办综合楼瑞安广场,这座曾获上海市建筑质量最高奖“白玉兰奖”和全国建筑设计管理最高荣誉“鲁班奖”的美丽楼宇,在新时代完成了“绿色新生”。
2024年9月,瑞安广场通过评估,成为全市首个“无废楼宇”创建试点。据悉,此前瑞安广场还在绿色低碳改造中获上海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金奖,改造后的裙房通过采光中庭设计、立体绿化和智能照明系统,实现自然光最大化利用,能耗降低40%以上。
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瑞安广场在生活垃圾四分类基础上,建立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体系。物业与租户签订绿色公约,推行双面打印、禁用一次性用品等制度,并创新采用共享办公模式,鼓励新租户沿用前租户装修,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数字化管理也是瑞安广场的突出亮点。智能垃圾房集成AI视觉技术,可实时识别车辆型号、车牌号及人员进出信息,自动记录垃圾桶满溢状态和垃圾种类、重量,数据同步至能耗与废弃物管理平台,实现精准管控。
为高标准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黄浦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黄浦区“无废商场”“无废公园”“无废楼宇”建设评估细则(2024版)》。一年来,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领和技术创新,黄浦区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黄浦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黄浦区将在总结瑞安广场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评估标准,逐步将“无废楼宇”模式推广至全区,欧博体育官网共建共享楼宇“无废”新风尚。
近日,在虹口区举办的“无废医院人人享、你我参与提建议”专题座谈会上,来自医院、社区和环保领域的代表围绕“无废医院”建设展开热烈讨论。
这场由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信访办、区生态环境局等联合主办的线下交流活动,既是对前期线上百余条建议的深度梳理,也是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向基层医疗场景延伸的重要实践。
现场讨论中,与会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金点子”。江湾镇街道代表提议“绿色出行配套升级”,建议医院增加非机动车停放点和充电桩。嘉兴路街道代表倡导“数字化转型带动减碳”,推动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第四人民医院代表则分享了“无废医院”创建经验。
自上海市全面推进“无废医院”建设试点以来,虹口区积极响应,在医疗卫生领域,已有9家医疗机构成功创建区级“无废医院”。特别是在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方面,虹口区通过实行危险废物处置集中签约,为全区156家中小医疗机构、宠物诊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产生的医疗废物转运提供托底服务,打通危险废物处置的“最后一公里”。
虹口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虹口区将把征集到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无废医院”建设的“金钥匙”,最终结出实实在在的“金果子”,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在新华社区的“零废弃社区”花园里,居民正用厨余垃圾堆肥滋养绿植,孩子们在环保市集学习可回收物分类知识这个场景是上海市长宁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生动缩影。社区作为践行“无废城市”理念的基础细胞,正通过精细化治理将低碳生活融入城市肌理。
近年来,长宁区持续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智慧管理体系。区绿化和市容局在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上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实时监控分类情况;中山公园区域和上海动物园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示范效应的精细化分类公共场所;“沪尚回收”可回收物回收服务公共平台得到大力应用推广;打造“装修垃圾不落地”新模式,优化装修垃圾的投放、收集、清运处理流程,进一步提高装修垃圾收运管理精细化水平。
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居民和商户争相践行的绿色生活新风尚,“无废”理念也日渐成为拉近邻里关系的新话题。
新华社区通过街道引领,社会组织、社区伙伴和居民区共同打造“新华零废弃社区”,通过建设“零废弃社区”花园、“零废弃”办公园区,以及开展闲置物品回收再生、绿化堆肥反哺绿植等多种方式,营造“无废社区”,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其他社区也积极探索“无废”实践,相继涌现出各类可回收物跳蚤市场,并开展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打卡、兑换活动。“无废”理念已逐渐成为“15分钟美好生活圈”的重要元素,构筑了邻里间的新纽带。
长宁区生态环境局介绍,2025年,长宁区将继续深化“无废酒店”“无废楼宇”等新型细胞建设,推动“无废”理念向生产、消费各领域渗透。同时,总结现有经验,完善评估标准,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固废全生命周期监管,欧博体育官网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提供可复制的“无废城市”建设范本。
2023年起,静安区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评选出平顺菜市场、镇宁菜市场等标杆案例。这些“无废菜场”通过绿色化改造、智慧化升级和精细化运营,成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注脚。
走进平顺菜市场,入口处的智能大屏格外显眼,每日菜价、促销商品、安全检测等信息一目了然。菜场内部,LED节能灯带纵横延伸,整个菜场显得整洁明亮“这个菜市场可是五星级菜场,老灵额。”正在菜市场买菜的蔡阿姨说。
据介绍,平顺菜市场通过硬件绿色升级和智慧化改造,节能减耗效果显著。通过更换空调新风系统、LED节能灯带、管道等基础硬件设施,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舒适的购物环境,还减少了能源消耗,实现绿色运营。菜市场引入湿垃圾处理系统,将场内湿垃圾集中后直接粉碎,实现了垃圾“就地减量”的目标。
此外,平顺菜市场安装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精准统计商品库存情况,有效避免了商品过期与浪费。升级AI识别智能电子秤,集自主识别货品、称重结算、收银、追溯、运营、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消费者使用电子小票,既能轻松追溯生鲜源头,又减少了纸质小票等废物产生。
在基础管理方面,平顺菜市场在商户管理、信息公示、营销活动、账务结算等方面实现了无纸化、线上化,在大幅度降低线下人力成本、提高市场整体管理效率的同时,显著减少了废纸产生。
粉色、绿色、蓝色来到镇宁菜市场,会被各种色彩包围,心情也跟着愉快起来。“我们菜市场用色彩划分区域,粉色代表肉类区、绿色为蔬菜区、蓝色是海鲜区。”镇宁菜市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镇宁菜市场管理方制定标准化的市场管理标准,引导商户做好垃圾干湿分离,安排专人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并定时定点回收,同时对员工进行“无废菜场”建设工作相关培训。为进一步减少垃圾产生,菜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免费自助“净菜”服务,蔬菜大多经过预处理,如剥好皮的茭白、剥成粒的豆类和蒜粒,以及提前切好的南瓜、冬瓜等。
菜市场还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协助开展环保、低碳、“无废”理念宣传活动。通过设置低碳知识展板、开展垃圾分类有奖竞答、发放环保袋等方式,广泛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和绿色消费理念。
此外,镇宁菜市场升级智慧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全面推行“无纸化”管理。同时,镇宁菜市场还承接艺术展览,将艺术家作品印制在环保购物袋上,让买菜这件日常的小事变得更赏心悦目,增强居民生活的幸福感。